高中一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复习

点击数:778 | 发布时间:2024-11-23 | 来源:www.eesxj.com

    在大家平凡的学生生涯里,大伙都没少背要点吧?要点是指某个模块常识的重点、重点部分。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《高中一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复习》,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!

    1.高中一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一


    1.一个原理:东边的时刻早。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,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。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;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。

    2.二种线: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。

    特殊的时间经线:

    (1)6时经线: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。

    (2)18时经线: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。

    (3)12时经线: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。

    (4)24时经线: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。

    两个日期界线:

    (1)180°经线:固定性;日期为向东减一天,向西加一天。

    (2)0时经线:不确定性。

    3.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。

    (1)计算当地时区: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,若余数小于7。5,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:若余数大于7。5,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+1。东经为东时区,西经为西时区。

    (2)计算时区差: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,时区数相减,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,则时区数相加。比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,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。

    (3)计算区时:借助所得的时区差,向东加向西则减。比如当东二区为6时,东九区区时为6+7=13时;西三区区时为6—5=1时;西7区区时为6—13=—7,24—7=17时(日期减去一天)。碰到跨年月时,应该注意大月、小月、平年、闰年,才能准确作答。

    2.高中一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二


   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

    1、岩石分三大类:

    ①岩浆岩(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)。

    ②沉积岩(岩石在外力的风化、侵蚀、搬运、堆积、固结成岩用途下形成)。

    ③变质岩(变质用途)。

    2、六大板块名字:亚欧板块、非洲板块、印度洋板块、太平洋板块、美洲板块、南极洲板块。

    3、大方受热过程:太阳辐射(短波)、大方削弱、地面增温、地面辐射(长波)、大方增温、大方辐射(长波)、大方逆辐射(保温用途)。

    4、容易见到的天气系统:锋面系统(冷锋、暖锋、准静止锋)、气旋(低压)和反气旋(高压)、锋面气旋。

    3.高中一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三


    1.判断南北极

    一般用于俯瞰图,判断依据为: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,从南极看为顺时针;或看经度,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。

    2.判断节气、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维度

    晨昏圈过极点,太阳直射点是赤道,是春秋分日;晨昏线与极圈相切,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,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°26',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,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°26'。

    3.确定地方时

    在光照图中,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,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,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,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,依据每隔15°,时间相差1小时,每1°相差4分钟,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,再转换成时间,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,计算出地方时。

    4.判断昼夜长短

    求某地的昼长,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弧的长度,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。

    5.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

    先求所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,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,取两地纬度之差,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,取两地纬度之和,再用90°-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。

    4.高中一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四


    光照图的判读办法和步骤

    1.标自转方向,判断晨昏线

    2.定日期:

   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为6月22日;

   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为12月22日;

   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,为3月21日或9月23日。

    3.时间计算:

    ⑴找特殊时刻点:

   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;

   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;

   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;

   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。

    ⑵依据经度相差15°地方时相差1小时,东早西晚,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。

    4.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

   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:春秋分日——0°;夏至日——23°26′N;冬至日——23°26′S。

   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,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。

    5.高中一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复习 篇五


    河流搬运能力减少,促进沉积发生,形成堆积地貌。容易见到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  冲积扇平原

   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。河流出山口后,比降显著减小,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,成扇状向外流动,河流能量显著减少,很多物质堆积下来,又有益于河流改道。伴随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,就形成冲积扇。冲积扇的物质结构,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,主要为沙、砾,伴随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,堆积的物质渐渐变细,边缘一般多为沙、粉沙及亚粘土,分选性较好,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,边缘常有泉水出露,可进步自流灌溉。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,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。

    河漫滩平原

    河漫滩平原发来自于河流中下游。在河流中下游区域,河流下蚀用途减弱,侧蚀用途加大,河流总是凹岸侵蚀,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。堆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,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,形成河漫滩。

    洪水季节,河漫滩被洪水淹没,继续同意沉积。假如河流改道,河漫滩被废弃。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块就形成河漫滩平原。

    三角洲平原

   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区域的冲积平原。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用途,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。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,因为流速极缓、水流扩散,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,加上海潮顶托,形成三角洲。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哪个方向陆地的三角形,地势平坦,河网稠密,且纵横交错,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。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块,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(https://www.scxhcf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

  • 国家人事考试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